查看原文
其他

预告|分论坛嘉宾来啦~!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分论坛为参会者提供具体的行业领域发展动态、资讯、方法、案例的分享,方便参会者获取和自己的职业、团队发展最相关的信息和专业支持,从而找到自己的答案与方向。

 

从第三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开始,分论坛即面向行业内机构和个人招募,由入选召集人负责组织承办。本届会议,保留了面向全国自然教育伙伴招募分论坛召集人的传统。自公开招募后,我们收到了海量申请。经过执委会多次讨论,现已确定本届会议的20个分论坛主题,它们代表了一线自然教育从业者最关心的话题,代表了时代的脉搏。

 

所有分论坛均向参会者开放,快来看看您对哪些主题最感兴趣吧!


分论坛主题

自然教育研究前沿与成效评估

 分论坛召集机构 

潘淑兰(湖北经济学院)

张玮尹(福建农林大学)

 分论坛议程 

11月2日

时间

分享主题

发言人

14:30

-14:35

分论坛开场(召集人)

潘淑兰

张玮尹

14:35

-14:40

嘉宾致辞

邓毅

14:40

-15:05

基于北疆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及策略

魏智勇

15:05

-15:30

高师院校自然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王瑾

15:30

-15:55

小学儿童持续型自然教育课程成效评估

潘淑兰

15:55

-16:20

中国自然教育的本土化路径探究

王立龙

16:20

-16:45

儿童环境关心的测量与评价

吴灵琼

15:45

-16:10

自然教育五感体验融入森林体验活动的实证研究

张玮尹

16:10

-16:30

综合讨论

潘淑兰

张玮尹

 发言嘉宾介绍 

 

魏智勇

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教所所长,教授

分享主题

基于北疆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及策略


发言内容简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挖掘地域特色,选择可以利用的自然教育资源,对每一次自然教育主题活动以及每一个课程环节精细规划、预测分析,“形成方案、制定备案”,才能设计出一系列颇具地域特色的课程,从而保证自然教育行之有序、学有特色。本研究通过内蒙古这个典型北疆省区的自然教育课程开发案例为例,提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开发的意蕴价值以及目标确定、资源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的开发策略。


人物简介

魏智勇,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呼和浩特区域中心主任,生态环境部内蒙古师范大学培训基地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教所所长,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教育、自然教育、研学教育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十余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工作。2013年荣获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大学联合颁发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贡献奖”。


 

王瑾

首都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分享主题

高师院校自然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发言内容简介

人才培养是自然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高师院校在自然教育工作中的成效,不仅影响高师院校自身,而且深远影响着基础教育领域。本研究结合首都师范大学已开展的生态环境管理和环境教育辅修、《中国环境保护》通识课程与科技周自然教育系列活动等实践,探寻高师院校自然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途径,助力我国自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人物简介

王瑾,首都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师,中日韩环境教育网络项目(TEEN)中方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主持并承担了《中日韩环境教育网络项目二十年成果汇编》等多个项目,主编或参编了《湿地知识与科技探索活动》等十余部书籍。2008年获得全国绿色学校校园环境管理项目特别贡献奖金奖。


 

潘淑兰

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

分享主题

小学儿童持续型自然教育课程成效评估


发言内容简介

由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所研究团队、关渡自然公园与台北市关渡小学,共同发展一套持续型自然教育课程,并评估小学五级学生参与后之成效。从课程设计、执行到评估,历时近二年。采准实验研究法,调查学生参与前、参与后及课程结束后四个月的成效。结果显示学生在「环境与文化知识」、「技能」、「环境态度」、「环境责任感」与「制控观」上有立即或持续的成效。相关人员在课程设计与合作的专业能力上有明显的提升。


人物简介

潘淑兰,女,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所博士。专长在自然教育/环境教育、环境解说、自然教育课程设计与评量。积极推动两岸自然教育交流。多次受邀于环保部宣教中心担任培训讲师。担任湖北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讲师,及武汉市研学旅行标准评审专家。研究聚焦在环境素养、环境行动等方面,正在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评估、解说系统评估研究。在大学中开立「环境教育与伦理」「环境教育实务」等课程。


 

王立龙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分享主题

中国自然教育的本土化路径探究


发言内容简介

应试教育占主导,实践教育缺失以及传统文化中自然元素迥异于其他国家,使得中国的自然教育实践不能直接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模式。如何开展本土化自然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与实践的重大课题。报告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内容展开探讨: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自然教育层级、自然教育与文化传承、实践困境及案例分析,以期推动中国自然教育发展的本土化路径。


人物简介

王立龙,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生态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湿地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自然教育及研学旅行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十一五”全国高校科技管理先进个人(教育部),“十一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先进工作者(国家基金委)。


 

吴灵琼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分享主题

儿童环境关心的测量与评价


发言内容简介

通过自然体验与探究学习让受众更关注自然和环境问题是环境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如何评估某一环境教育项目是否有效提升受众的环境关心呢?本次分享将以深圳和南通两地绿色小学高年级学生环境关心调查为例,着重介绍美国著名环境社会学家Dunlap及其团队开发的“生态世界观”量表,以及其在中国儿童群体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国内一线环境教育以及自然教育工作者的项目评估提供参考。


人物简介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博士。从博士攻读期间开始致力于中国小学环境教育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量表开发。2012年在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上发表“Exploring the New Ecological Paradigm Scale for Gauging Children’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in China”一文,是国内较早关注儿童环境态度测评与量表开发的学者。目前主要从事居民环境行为决策与干预机制研究,为社区环境教育与动员提供决策咨询。


 

张玮尹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副教授

分享主题

自然教育五感体验融入森林体验活动的实证研究


发言内容简介

近年来林学与医学界的专家们研究发现,森林环境对于处于城市压力下的人们,以及亚健康状态的人,具有很好的天然疗愈效果。在人类的五种感官的相互作用,对于真实地感知环境来说缺一不可,也是自然教育活动中经常使用到的元素。而森林中究竟是哪些要素能够起到这些作用,引起森林医学、森林康养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兴趣。本研究尝试以生理及心理指标来量测人们在森林中的自然教育活动,并提出自然教育五感体验活动的各种效益。


人物简介

张玮尹,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台湾中兴大学森林系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后,曾任职台湾教育研究院户外教育研究室。现担任中国林学会自然与文化遗产分会委员、台湾森林保健学会理事、福建省环境教育学会理事、福建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自然教育与森林康养分会会长。主持福建省社科一般项目1项、共同主持福建省林业局项目1项,承担“环境教育导论”及“森林康养概论”本科课程,共同撰写《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本科教材。



分论坛主题

互联网如何应用在自然教育行业

 分论坛召集机构 

小路自然教育中心 

 分论坛议程 

11月3日

时间

分享主题

发言人

9:00

-9:30

互联网技术应用在自然教育上

玛丽

9:30

-10:30

科技推动10亿人的绿色行动

郭静

10:30

-11:00

互联网新技术助力科学教育创新——以“听有虫”公民科学平台建设为例

刘哲

11:00

-11:30

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破自然教育地域性局限,服务和影响更多的人

韩雪元

11:30

-12:00

在线学习如何提升自然教育者的专业能力

Marianne Krasny

李悦

 发言嘉宾介绍 

 

玛丽

分享主题

互联网技术应用在自然教育上


发言内容简介

内容规划:从自然教育的特征出发,分享 3-5 个左右的案例。包括:

- 互联网技术在自然教育传播和倡导

- 互联网技术在自然教育方面的活动组织

- 如何用互联网技术服务自然教育的参与者,做到高效的社群运营

- 互联网技术推动“自然教育”方面的公益筹资

发言角度:从实践案例入手,帮助到场的小伙伴通过别人的实践看到自己。如果有相关灵析自然教育客户参加“比如盖娅”,也许可以在分享中做双人分享,做一些更有趣的互动和讲解。帮助到场的嘉宾有更生动的收获


人物简介

2012年和大学同学一起创办灵析。灵析致力于用信息化技术解决社会组织的核心业务场景。包括筹款、活动组织管理、调研表单、传播倡导、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收入管理与披露等六大场景。截止2019年灵析服务超过70000家机构。灵析以让人人皆可参与公益,且受益为使命。期待和用户共同成长,让每个智慧公益背后都有灵析。在灵析的客户中有很大的一个群体是自然教育类的组织,他们一部分是环保公益组织的延展,一部分是教育类组织的延展。自然和教育的跨界,让公众参与有了更生动的形态和载体。


 

郭静

分享主题

科技推动10亿人的绿色行动


发言内容简介

经典环境教育的目标,从觉知、知识、态度、技能、行动,一个漫长的5步转化路径。

阿里巴巴众多产品里,5步从串行到了并行。亿量级的用户,在手机里,在支付时,购物时,都自觉不自觉的接受环境教育到环境行动的引导。

支付宝:

2019年9月,蚂蚁森林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地球卫士奖。公众领域,这个产品早已广为人知。

答答星球-围绕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蓝色海洋、可持续生活等方面传播环境知识。

支付宝AR扫植物,就能知道植物的名字;支付宝AR扫一扫,也能知道一件垃圾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

绿色主题,更是蚂蚁金服战略关键词,从公司管理者到每一个普通员工,绿色二字深入人心。

淘宝:萤火虫、象牙、捕鸟网,把违禁商品页面变成环境教育页面。

高德:环境地图;保护区语音讲解。

本次分享,主要讲述阿里全平台的绿色场景,公众参与情况,自然教育领域伙伴可以如何合作等。


人物简介

蚂蚁金服社会责任专家。2012-2018年,连续任两届阿里巴巴公益委员。热爱自然,热心公益,任浙江省自然博物院社会理事,杭州植物园智囊团成员,并长期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植物园、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地担任讲解员。2014年,参与发起全国自然教育论坛。2015-2018年,在杭州推动本地自然教育发展、参与发起杭州桃源里自然中心、杭州自然图书馆、植物达人训练营、观鸟训练营等。2019年,联动国内环境领域伙伴,参与支付宝-答答星球-我们和地球。


 

刘哲

分享主题

互联网新技术助力科学教育创新——以“听有虫”公民科学平台建设为例


发言内容简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新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它让数据信息从无序变得有序、可视性更强、开放性更高。博物馆的科学教育也正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更加重视公众的参与,而新技术的发展恰好为博物馆科学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上海自然博物馆自2016年以来连续四年举办“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用互联网新技术鼓励公众"走进自然、记录自然、展示自然”,尤其2019年开展的以“夜听虫吟”为主题的百宝箱活动,更是加引入了人工智能的模块,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的深度,鼓励公众在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以“公民科学家“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来。本次分享将以此为例,与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新技术开展公众参与的科学教育活动,以期对未来自然教育等行业中利用新技术手段提供借鉴。


人物简介

刘哲,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展教服务处公众传播部部长。主要从事博物馆公众教育活动策划、新媒体科学传播等方面的工作。曾参与编写多部科学普及、科学传播研究方面的书籍,策划举办恐龙季、寻鸟季、我的自然百宝箱等大型主题活动。


 

韩雪元

分享主题

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破自然教育地域性局限,服务和影响更多的人


发言内容简介

自然教育在中国正在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和普及。但受限于线下和地域的特点,自然教育一直无法真正的做到跨越地域,影响到更多的人。2018年,ME学院开始聚焦于科学科目的教研,2019年9月,集合资深教育专家、科学家和ME团队自创研发的一套完整科学思维课程即将服务中国的小学和家庭,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科学思维和科学家精神在中国普及和影响更多的学生。ME学院是如何借用互联网的优势,吸引来自全球的科学家为孩子提供优质课程?又是如何建立标准化来解决对师资的依赖?在科学素养教育作为非刚需的教育内容,如何吸引到用户来长期的持续性的学习?


人物简介

2000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曾任职于湖南电广传媒(中国第一家媒体上市公司)

2012年服务于深圳百仕达小学

负责小学图书馆项目。两年的时间,该校的图书馆成为深圳最富影响力的图书馆。

2015年创立ME学院

ME学院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及来自世界名校的老师为6-12岁学生提供优质的素质教育课程。过去三年,已经和来自全球超过37位大咖老师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已经服务全球超过3万个家庭。


 

Marianne Krasny 

 

李悦

分享主题

在线学习如何提升自然教育者的专业能力


发言内容简介

康奈尔大学自然资源系公民生态学研究室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教育MOOC在线课程,包括《环境教育导论》《环境教育成效》《城市环境教育》《全球环境教育》《气候变化教育》《自然教育》和《公民生态学》。我们将分享在线学习的模式和经验,以及相关研究。


人物简介

Marianne Krasny

Dr. Marianne Krasny 玛丽安•克拉斯尼博士,康奈尔大学自然资源系终身教授,2008年创建公民生态研究室并担任主任至今,2015年被授予瑞典皇家科学院农林业外籍院士,2019年荣获北美环境教育。克拉斯尼教授长年深耕于公民生态学与环境教育理论研究,代表著作有《公民生态学》《环境教育的交换区:创建跨学科对话》《城市环境教育概论》。

李悦

美国康奈尔大学环境教育博士,在线课程讲师。2011-2016年参与美国环保部的全美环境教育培训项目,协助课程开发和教学,通过在线和面授多种方式为环境教育者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建设,并开展相关评价研究。目前负责环境教育MOOC在线学习研究课题,进行新课程开发和教学工作,并将国际环境教育资源引进回国,推动中美环境教育合作和交流。



分论坛主题

自然教育传播与出版

 分论坛召集机构 

刘家玲

中国林业出版社自然保护分社

(国家公园分社)

 分论坛议程 

11月3日

时间

分享主题

发言人

8:30

-9:00

暖场(有关自然教育图片与视频播放)

9:00

-9:30

发自内心的期盼,是“中国自然好书”的缘起

南兆旭

9:30

-10:00

1.《植物的智慧》首发式

2.大自然中自然教育素材的发现与出版传播

李振基

10:00

-10:30

浮生万物,影像成诗

袁明辉

10:30

-11:00

中国自然教育课程与内容的创新研究——科学绘画+自然教学法

孙英宝

11:00

-11:30

弘扬生态文明  传播绿色文化——中国林业出版社自然教育出版规划

肖静

11:30

-12:00

大湄公的自然脉络——构建完整的自然知识体系

赵怀东

12:00-

李振基老师《植物的智慧》签名赠书

 发言嘉宾介绍 

 

南兆旭

分享主题

发自内心的期盼,是“中国自然好书奖”的缘起


发言内容简介

感受大自然最直接的方式是到树林中、田野里或山间,可若想了解自然万物的来源发展,在身边没有专业人员讲解的情况下就得向自然好书“问路”了。自然好书的出版,除了能解决我们的博物求知需求,还有带来社会变革的力量:约翰·缪尔的《优山美地》影响了美国国策,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成为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起跑信号”。而我们,也期盼着有严谨科学态度、人文关爱情怀、推动现实变革、惠及百姓生活的自然好书出现。


人物简介

南兆旭,出版人,“中国自然好书奖”“大鹏自然童书奖”发起人。倡导“在地关怀”,关注、记录、保护居住地的生态。持续田野调查,创作了系列图书和纪录片作品,发起和组织了本土自然保护活动。图书作品有《深圳自然笔记》《南寻深圳》与《十字水自然笔记》等,导演的纪录片作品有《迁徙》《梦开始的地方》《一片湿地的智慧》等。


 

李振基

分享主题

大自然中自然教育素材的发现与出版传播


发言内容简介

在简述《植物的智慧》一书的部分案例的基础上,以在不同地点的观察的基础上,逐步积累,围绕主线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到大自然中观察,形成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招牌,并通过文字、图片形成出版物,让更多的人深度认识大自然。


人物简介

李振基,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自然保护区专家,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绿色营理事长。长期从事森林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先后主持过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考察。曾经在多个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教育基地组织绿色营活动。出版有《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植物的智慧》《江西婺源森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等著作。


 

袁明辉

分享主题

浮生万物,影像成诗


发言内容简介

自然界中的浮生万物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情感,自然之声时常在我们耳畔低语。相生相恋的花朵、同生共长的昆虫都有情感。当我们的情感融入影像,伴随着变化无穷的光、色、线、面跃然眼前时,这一帧帧图片仿若诗歌一般,于无声中幻化出令人动容的美好。让想象超越所见,拍摄时突破眼睛的局限,这是袁明辉看待自然的方式。在这一季,他将引领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和声。


人物简介

袁明辉,国际著名微距摄影师,自然野趣生态教育工作室首席摄影导师,第一位包揽四大国际顶级自然摄影大赛奖项的中国摄影师。作品多创作于城市公园、植物园,尤其擅长以创造性的发现引起观者的情感变化,以艺术的方式深入并探讨大自然。袁明辉相信影像对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尊重自然才能获得自然的关爱。


 

孙英宝

分享主题

中国自然教育课程与内容的创新研究——科学绘画+自然教学法


发言内容简介

创新并推出科学绘画+自然教学法,以科学为根基,自然题材、植物为切入点;以科学绘画+植物的智慧为方法,整合并融入科学、国学、博物学、医学与文学等内容;以科学思维引导学员们客观地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商讨、实验(解剖)、记录、绘画、总结、成果展示,以及多种相关活动的组建与体验。


人物简介

孙英宝,中科院植物所第四代植物科学绘画家;中科院植物所王文采院士学术秘书;北京印心自然教育科技中心主任;从事植物形态学与科学绘画工作23年,成功研发实践了系列自然教育课程,倡导用“一支画笔去认知自然世界”;创新推出科学绘画+自然教学法。


 

肖静

分享主题

弘扬生态文明  传播绿色文化——中国林业出版社自然教育出版规划


发言内容简介

中国林业出版社是我国林业系统唯一一家中央级科技专业出版社,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为社会打造高质量、多层次的精品读物。随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根据目前自然教育发展现状,中国林业出版社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出版范围,将自然教育作为重点出版方向之一,以期为自然教育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做好宣传出版工作。


人物简介

肖静,生态学博士,中国林业出版社自然保护分社(国家公园分社)副社长,具有英语、汉语语言文学和生态学多学科知识背景,参与过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项目,责编的《多样性的中国荒漠》荣获“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为了更好地服务自然教育传播与出版工作,参加了康奈尔大学自然教育线上课程并顺利结业。


 

赵怀东

分享主题

大湄公的自然脉络——构建完整的自然知识体系


发言内容简介

山一座,万千世界。换个角度这自然似乎完全未知。让大家发现神奇的自然一直就在身边。简介“山一自然”正在进行的“大湄公的自然脉络”绘本的创作思路,努力呈现自然中那些常见又不为人知的故事,给出全新解读。“山一自然”教育活动是基于完备的自然知识体系,以及对自然的不断探究,引导大家向自然学习,探索未知的自然,让自然研究重新发光,也让生活充满更多的可能性。


人物简介

赵怀东,“山一自然”创始人,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大湄公的自然脉络”系列自然故事绘本主编,顶级野外生存专家。曾任IFAW,WCS等国际组织项目主管。北至漠河、南至西双版纳,西至羌塘,对全国大部分陆地生态类型开展过细致的调查。小到鸟类大到亚洲象,他在野生动物保护一线工作近20年,不断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结合点,推动社会与自然的重新融合。



分论坛主题

观鸟与自然教育

分论坛召集机构 

朱雀会/道大工作室

 分论坛议程 

11月3日

时间

分享主题

发言人

9:00前

(自然类记录片热场)

9:00

-9:20

观鸟与生态影像

张明

9:20

-9:50

观鸟带给我们什么

钟嘉

9:50

-10:20

洞庭湖观鸟赛2002-2018

姚毅

10:30

-11:00

茶歇(背景播放记录片)

11:00

-11:30

阿拉善SEE任鸟飞与自然教育

朱真

10:20

-10:30

观鸟会的故事——一只鸟的蝴蝶效应

林炜炜

11:30

-12:00

如何设计观鸟课程

朱小明

 发言嘉宾介绍 

 

张明

分享主题

观鸟与生态影像


发言内容简介

观鸟与与拍鸟密不可分,张明从生态摄影人创立观鸟组织讲起,告诉你什么样的鸟片才算一张好照片,告诉你如何用视频影像讲好生态故事。以及如何开展自然教育,出版鸟类图鉴。


人物简介

张明, 网名村长,资深观鸟人、自然生态摄影师。《中国鸟类图鉴》编委,《中国兽类图鉴》编委,《中国鴴鹬图鉴》主编,央视《自然的力量》特约摄影师。近期参与拍摄的央视大型纪录片《我们的海洋》即将播出。


 

 钟嘉

分享主题

观鸟带给我们什么


发言内容简介

不论成人还是儿童,观鸟都是一种游戏。玩得好,是能力体现也同时使能力提升。于青少年面言,观鸟从入门到进阶,在获取知识之先之外,是五官敏锐与肢体协调的训练,也是观察分析推理的训练;观鸟旅行实践则是结交朋友和开阔眼界的绝好机会。总之,在认真追逐鸟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让观鸟者终身获益。而观鸟者人数的增加对于社会的贡献,是更大一篇文章。


人物简介

钟嘉,网名橘树。从事新闻工作30年,观鸟22年,中国鸟种目击数超过1000种。早期的国内经典鸟点开拓者,包括洞庭湖、鄱阳湖、黄河三角洲、董寨、贺兰山、鄂尔多斯等等。1998年开始组织并带队观鸟;1999年开始做观鸟讲座;2001年开始任网站观鸟论坛版主;2002年开始组织并实操全国性观鸟比赛;2004年开始编辑《中国鸟类观察》期刊至今;2014年发起设立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 。


 

姚毅

分享主题

洞庭湖观鸟赛2002-2018


发言内容简介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02年举办中国大陆地区首届观鸟赛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十届,社会效益显著,形成了目前全国通用的基本规则。包括组队、赛区、向导、车辆、记录(手机APP)、评委、至尊鸟种评选、市鸟评选以及开闭幕式、环保NGO参与、媒体宣传等环节,有了一系列的成熟的观鸟赛运作方法,具有可复制性。


人物简介

姚毅,1995年入职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任采桑湖站、丁字堤站站长,科技科长和总工程师。先后参与和组织了洞庭湖1-10届观鸟赛。爱好鸟类生态摄影,在《冬季到冬天来观鸟》、《森林与人类》、《大众摄影》、《人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洞庭湖脊椎动物监测及鸟类资源》、《湖南动物志-鸟纲-雀形目》等报刊杂志发表鸟类图片数百幅。


 

朱真

➤ 分享主题

阿拉善SEE任鸟飞与自然教育


发言内容简介

任鸟飞由阿拉善SEE 基金会发起,是守护中国最濒危湿地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一个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自然教育作为生态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 也是任鸟飞项目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任鸟飞民间保护网络的伙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与此同时,阿拉善SEE还关注其它生态保护议题下的自然教育,不断做出新的探索。


人物简介

朱真,阿拉善SEE基金会自然教育经理,在自然教育领域工作10年。长期从事不同议题下青少年环境教育项目的规划、执行和管理工作。2018年底加入阿拉善SEE基金会,现负责阿拉善SEE基金会自然教育项目的开发和管理。


 

林炜炜

➤ 分享主题

观鸟会的故事——一只鸟而产生的蝴蝶效应


发言内容简介

福建省观鸟协会的成立源于2004年会长杨金和3名观鸟爱好者,从一个人观鸟到一群人观鸟,从一个小群体到成立观鸟协会,从自由观鸟活动到成立自然宣教中心。15年的坚持,观鸟和自然观察活动吸引越来越多公众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一只鸟而产生的蝴蝶效应。让众多观鸟人成为生态保护志愿者。


人物简介

林炜炜,资深观鸟爱好者,福建省观鸟协会自然宣教中心主任。2016年开始负责宣教中心运营,招募、培训、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讲解,工作方向有协调组织自然体验活动和生态讲座,承接政府和各类机构组织的中小学生态自然教育活动, 对接海峡两岸公益组织合作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员的参访等。


 

朱小明

➤ 分享主题

如何设计观鸟课程


发言内容简介

观鸟和自然活动中老师不够怎么办?学生太多怎么办?内容太浅怎么办?器材没有怎么办?专业能力不足怎么办?嘉宾分享自我成长经历,讲述受众视角的课程设计、自然体验与本土文化结合、大规模观鸟研学活动的组织、生态名片等课程设计思路及实践。


人物简介

朱小明,网名老丢。博物爱好者,武汉道大自然观察工作室创始人,朱雀会理事。从事公众观鸟普及和自然教育工作十余年,在中小学生自然体验活动、自然类研学旅行课程、亲子生态旅行等工作方向上做了深入探索。先后主编出版《武汉蝴蝶生态图鉴》,参与编撰《湖北自然观察手册》、《神农架常见动物图鉴》。



分论坛主题

自然学校的规划与运营

 分论坛召集机构 

杭州大地之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分论坛议程 

11月2日

时间

分享主题

发言人

14:30

-14:50

两岸自然学校创建与运营分享—以国家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王书贞(书子)

14:50

-15:10

开展研学活动,体验自然之美

徐大鹏

15:10

-15:30

立足乡村社区,做活化老社区的自然学校

马秋花(花椒)

15:30

-16:10

参与式校园营造与学生自我教育

黄彬凌

16:10

-16:30

大树无界,一所自然学校的探索

李卓华(野草)

 发言嘉宾介绍 

 

王书贞(书子) 

➤ 分享主题

两岸自然学习创建与连营分享 — 以国家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发言内容简介

自然学校是具有环境教育资源特色的土地上,整合环境教育专业人力、课程方案,以达成教育、研究、保育、文化、游憩之多功能目标。从2011年开始协助台江成立湿地自然学校、寿山成立浅山学校、和平岛海洋学校;2016年陆续协助苏州天福与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成立湿地自然学校、杭州植物园成立桃源里自然中心、阿拉善SEE成立荒漠化基地等。透过两岸自然学校创建案例,分享如何从资源调查、人员培训、方案建置,设施规划,到运营实践的过程。


人物简介

王书贞,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硕士,现任上海友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环境友善种子执行长。2018-2019国家林草局湿地司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培训班协办单位项目总监与讲师、江苏沙家浜與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环境教育项目总监、台湾环境保护署环境教育设施场所(150家)标杆学习与认证人员精选培训项目总监、台湾台江与寿山国家公园环境教育推动项目总监、台湾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曾获得三届广播金钟奖。


 

徐大鹏

➤ 分享主题

开展研学活动,体验自然之美


发言内容简介

徐大鹏老师作为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国际生态学校项目专家组成员,拥有数十年的科普教育与环境教育经验,将结合生态学校创建、体制内学校开展自然教育的丰富案例,分享“如何培育孩子正确的自然观”、“如何开展自然研学活动”、“如何开发编写活动手册”等实操经验。


人物简介

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国际生态学校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特聘专家,湖北省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分会会长。从事科普教育、环境教育、湿地保护教育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32年,承担国家省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国际—中国办公室、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环境教育课题10余项,编写或指导编写有关环境教育、湿地教育著作和教材29种,应邀到过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讲学与培训活动200余场次。


 

马秋花(花椒)

➤ 分享主题

立足乡村社区,做活化老社区的自然学校


发言内容简介

位于乡镇边缘和乡村之间的兵工厂没落老社区,其历史、文化和自然都非常具有多样性,在地自然-石城自然学校扎根当地四年,从当地资源了解,到融入社区,到真正立项服务当地群众,并且从活动设计框架,链接老中青少,让每一个年龄段都发挥不同的功能角色。形成一个社区的生态活力氛围。


人物简介

云南在地然教育中心,石城自然学校校长,7年自然教育从业经验,扎根石城乡野3年,开发并设计石城自然学校多套立足在地的自然教育课程,并融入在地社区,将自然教育课程带入在地社区。


 

 黄彬凌

➤ 分享主题

参与式校园营造与学生自我教育


发言内容简介

阐述校园营造的定义与历史脉络,介绍全球学生参与校园营造的实践案例,解析国内校园营造现状,重点分析北大校园公益营建社和高校校园营造联盟的营造教育案例,分享中小学最新校园营造实践,提出校园营造的自我教育价值评估方法。


人物简介

草图营造创始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曾任北大校园公益营建社创社社长,高校校园营造联盟发起人,北京市中小学生技术设计创意大赛“魅力校园”赛事联合发起人。


 

李卓华(野草)

分享主题

大树无界,一所自然学校的探索


发言内容简介

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说过,第一所学校始于一棵树下。孕育于大树环抱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并以“成长为中国自然教育的一棵大树”为愿景的大地之野自然学校,将以自身的成长为例,分享自然学校的理念、团队打造、课程开发,及运营管理。


人物简介

大地之野自然学校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注册自然体验师。一手参与创建从无到有的一所自然学校,亲历一颗树的成长。




更多推荐

抢鲜看|本届大会议程嘉宾

10-11 特稿

工作坊总览 |你不能错过的大咖导师

10-10 特稿

你问我答Q&A

10-13 特稿

“中国自然教育大会 第六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正式开启,让我们相约武汉!

09-20 特稿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